莊如嬋 (12月)

在我小時候,祖母和父母已是基督徒,所以我從小是在基督教家庭生活。但當時家庭環境清貧,年紀很小便要出來工作,所以間中只會跟隨父母返教會,放假只顧行街、玩樂。隨著時間的過去,有了自己的家庭,照顧兒子、勞碌工作,過著平淡安穩的生活。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兒子都出來社會工作了,我又年紀漸長,所以我和丈夫都開始退休,多了時間在家中,自己的朋友又不多,生活非常悠閒。直到2023年中,我認識了幾位基督徒朋友,間中會跟她們出來聚會。當時她們跟我分享一些教會團契生活點滴,還很關心和鼓勵我。過了一段時間,我收到一個認識了近20年的朋友美琦傳了一個信息給我,問我禮拜日去不去教會。就是這樣,我15跟隨了她返信望堂,我相信聖靈透過她們引導我返教會相信主耶穌。
我的生活在未信主之前沒有依靠與平安,當有事情發生,總要自己一個人來承擔,因而產生壓力,内心感到無助同孤單。然而信主之後,我心裏慢慢地改變,由一個容易焦慮的人而慢慢變得心境平静,經常失眠的問題都有所改善。因為上帝的話語總是告訴我,祂是我的倚靠與幫助,使我無論發生什麼困難,我的心裏總有著倚靠與平安,困難總能解决,焦慮總能釋放。祂必指引我的路,使我得着平安喜樂。
今天我決定接受洗禮。感謝主!沒有撇下迷了路的我,祂一直與我同在同行,一直帶領和保守我。渴望在往後的生命歷程中,繼續領受神的恩典與救贖。

 

韓廣禮

感恩今天有機會在循道衞理聯合教會信望堂接受洗禮,記得第一天跟隨著認識多年好友夫婦到信望堂參加崇拜,認識了信望堂的牧師、宣教師及一些教友。當在崇拜裡聽到眾人唱起詩歌時,我感受到十分喜樂,內心充滿了平安。此後每當遇到煩惱的事情時,亦會懂得向上帝禱告,知道他會幫助我。
記得去年因腳痛,看了專科醫生,經診斷後並照了磁力共振,確定是脊椎勞損,最初做了一個多月的物理治療,但卻沒有好轉,最終經醫生安排往法國醫院做手術。我每天日夜祈禱,求上帝幫助我渡過難關。手術當天,得到信望堂牧者來到醫院探望並為我祈禱,令我覺得很感動。
更奇妙的見證是,當天手術順利完成,在手術後的第一和第二天我也不能起床,就連移動身體都有困難,但在第三天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我在睡夢時,突然心中有一把聲音呼喚我,我感到害怕。直至當我驚醒的時候,我發現我正穿著拖鞋站立在地上。但是究竟我是怎樣落地行走的,我一點印象也沒有。我當時很困惑,一般手術後病人最快都需要一個星期才能夠用拐杖學行路,而我竟然可以在手術後第三天便行動自如,拐杖也不需要使用!我太太也曾做過脊椎手術,也是需要一個多星期才可以下床,和她最初都要使用拐杖學行路的。我深信這是上帝在我身上行的神蹟,非常感恩!上帝垂聽我的禱告,回應了我的祈求,上帝使我康復。最後我便決定參加洗禮班,在洗禮後正式成為一個基督徒,要一心信靠主耶穌。

 

黃琼

在我人生中,不會忘記童年的一件事。我在佐敦道官立小學讀二年級的時候,母親忙於工作,每天也很晚才回家,我經常要煮好飯等媽媽放工後一起吃飯。第二天一大早也會與媽媽一起出門,我去上學,媽媽上班。
在那段日子,每天放學後,我也不想回家,因家中沒有人。有時真的要回家的話,也是因為肚餓,只好放學後回家煮飯給自己吃。然而,每天放學後,我都不想回家。不過,我卻喜歡去在家附近教堂的大門前玩搲子,喜歡坐在教堂附近石枱做功課。有一天,一位姐姐從教堂走出來,問我:「小朋友,為甚麼坐在這裡做功課,為甚麼不回家呢?你吃過飯沒有啊?」我回答說:「我媽媽要返工,很晚才回家,所以我便遲些才回家煮飯給媽媽吃。」可能這位姐姐知道我肚餓,她便帶我進入教堂,取了麵包和維他奶給我。
之後我知道她叫梁姑娘,她邀請我每天放學後都可到教堂內做功課,食麵包和維他奶。更告訴我禮拜日可到教會一起唱歌,與很多小朋友一起聽故事,有時又可一起去旅行,很開心。
每當教會收到教友捐贈衣服,梁姑娘便會送贈一些給我。我和媽媽每星期也收到不少食物、奶粉、麵條,我們都很感謝教會。
直至一天,媽媽告訴我她任職的工廠要搬遷,所以我們也要搬去工廠附近,但是,我不知怎樣通知梁姑娘,唯有不辭而別。到了我長大後,我想念梁姑娘,便在某一個禮拜天去便以利會教堂找她,只可惜找不到,這使我覺得很愧疚,到現在也很想念她。
現在回想,教會對小時候的我來說是一個讓我玩耍、提供食物和幫助有需要人的地方,不過,那時我還未有機會認識信仰。直至去年在上帝的帶領下,好友陳燕雯和阮國鋒邀請我和丈夫到信望堂參加他們孫兒的洗禮,那時我便開始認真地追尋信仰,我的信仰生命真正開始,最後我也決志信主。感謝主!

 

楊志偉 (4月)

自小就讀基督教學校(崇真中學),每星期週會都有牧師朗誦經文、講道、然後唱詩,對教會有初步認識。而在中學會考時,也選了聖經作一個科目,取得成績,那時多以新約為學習內容;也參加過學生團契的活動,很開心的課外活動。
營營役役數十年,於今年事已老,晚輩時有進言,“人死後往哪裏去?”很好的問題。原來信主可得永生!於是參加了主日崇拜及聖經研習班,及後進入信望堂,認識很多教友,情同弟兄姊妹,互禱互誦,親切感人。承蒙李牧師悉心教導進修洗禮班,認識上主及教會源始、香港循道衞理聯合歷史、教會架構、聖經內容等等,獲益良多。
至今每天都抄寫聖經,使人心境平靜,學習忍耐、等候,事事禱告感恩。及後希望廣傳上主的道,使教會成長茁壯,開支散葉,遍及四海;使社會得和諧安定,人人快樂平安,阿們!

 

叢蓮領 (4月)

童年時,我被母親安排就讀一所天主教學校,當時已很有興趣去聽道理班,後來搬到九龍去,就沒有繼續去聽。年青時,我覺得我做人正直、勤力、又有上進心,工作做得好,又得到老闆的欣賞,所以不需要聽道理,日子就這樣過去。到了老年時,我的小女兒及小女婿好希望我能進入主的大門,當時我還未醒覺。
之後,大女兒及大女婿經常講主的真理,我們就嘗試去聽,反正有時間,於是就去了上主日學。我發覺,原來聖經啟發了我很多主的真理,並改變了我的人生觀,以前我做事很緊張,凡事憂慮、悖逆、受迷惑、服侍各種私慾、宴樂,現在我明白認識了基督,使我得到真正的喜樂,又增加了我做人的信心。我發覺最重要是愛,愛是要無條件的付出,要關懷和體諒。很感謝主不放棄我、揀選了我,使我認識了信望堂的弟兄姊妹。
洗禮後,我要不斷更新自己,踏上主的道路,尋求主的旨意,且要相信主、親近主、思念主和深愛主。最後,我要多謝我的家人和幫助我決志的麥姑娘、將軍澳堂福音班的陳永堅弟兄,還有李牧師悉心講解教導洗禮班,使我更加認識教會的歷史。感恩!

 

王德鵬 (4月)

我認識耶穌基督是在天主教小學裏的聖經堂認識,小時候非常喜歡聖經課,認識了挪亞和耶穌故事,覺得這兩個人是好人;知道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時候,會覺得痛心,因他並沒有做錯卻被釘。每當自己做錯事或有感恩事都會去祈禱室,因此那時我非常信靠耶穌。
升上中一,自己少了禱告,但聖靈透過彩燕老師帶領我返教會,而我決志相信主耶穌基督是在中一暑假營會,講員在佈道會中提及生活中有很多意外發生,令自己有很大的感觸和感動,因自我出生到長大都經常發生意外,幾個月大時曾差點墜樓、試過碌落樓梯鏠了很多針、手又曾經盪傷 ...... 講員感恩上主的恩典,令我感同身受,並體會人的軟弱,從而令我回轉和悔改,重新決志信主。
我在信主前父母經常吵架,我也因為學校被語言欺凌的壓力,經常在遊戲中發洩,因此也與父母有吵架。信主後,從神學生的教導和聖經的話語,讓我懂得處理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變得沒有憤怒對待父母,自己平和的心態也令同學少了侮辱的語言,感謝上主的恩典。
我對這次洗禮期望是能加大我的信心,堅定去遵守上帝的話語,我希望自己透過服侍和團友一起不斷成長,工作也不忘抽時間到教會聚會,靈命能有更多的成長。

 

陳鳳玲 (12月)

年輕時,很少聽說上帝、耶穌的故事。結婚之後,便跟老公返教會崇拜,這才開始接觸聖經,聽講道,返團契。當中,亦有幾次決志,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球場上的「葛福臨佈道會」,看到一個個的決志者行落球場時,自己都覺得很感動、很興奮,雖然做了決志,但都沒有衝動去洗禮。
就這樣陸陸續續地返了教會有十多年時間,期間都有參加過兒子幼稚園時的家長團契小組,認識了幾位好姊妹,亦有丘校長,有師母,他們都經常叫我去洗禮。但當時的我,只是覺得洗禮只是一個形式,做給人看, 只要自己信了主就可以了。但上帝的做工是沒有停止的,借著兩個兒子的緣故,我們來到了「信望堂」,當中弟兄姊妹的照顧,對我們是很大的鼓勵,尤其是李牧師“吃自助餐”的比喻,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加入基督行列,做主的門徒,感謝上帝的引領。
今天,我們要洗禮了,因著耶穌的救贖,我們也得救了。我們在「信望堂」這個大家庭,期望有更多的學習,以榮耀上帝的名!

 

王正琪 (12月)

2017,對我來說是難忘、傷心,但卻完全感受到上帝同行、恩典的一年。
我在2011年開始接觸教會。那時是因著朋友的邀請而參加Life camp。然而,那時的我,對於教會、信仰都未有很深的感受和認識,所以就在考DSE的一年,我暫停了教會的生活,專心考試。但是,上帝的邀請從未停止,衪繼續透過我的朋友邀請我參與暑期短宣隊。在這段期間,透過密集式的訓練,我對信仰的認識總算加深了解。由這個時期開始,上帝讓我有一群同路人。他們陪伴著我由放榜、選科,到大學生活,每星期一同分享,這是上帝給予我的一份大大的恩典。不過,對於信仰,對於與上帝建立關係的動力仍然不大。教會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我最重視的群體。
直至今年,2月份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衝擊了我的生活及情緒。可能這件事對於其他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但是,對於讀輔導的我來說,我深知這件事挑起了我內心的矛盾,以及一些童年的傷口。由於這段時間中,我需要實習,面對的壓力是更加沉重。我很努力地壓抑著我原有的感受,但是內心卻是感受到被拆毀、崩潰。人總在順風順水時忽略上帝,只有在悲傷患難中看見上帝。我記得有次當我十分感受到實習的壓力時,感到十分無助。這時,我打開了靈修Apps,上帝對我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這段經文來自希伯來書13:5。上帝透過經文向我說:衪就是恩典。恩典是給那些絕望、缺乏、心靈破碎和軟弱的人。這件事看起來是一種困難,但同時也是恩典。衪讓我徹底地感受到「總不撇下我」;衪讓我感受到我能勇敢地改變;衪讓我感受到我是被愛的。我開始真正感受到衪與我的連結。
直到今年10月,基於不同的因素,我一直在思考洗禮的決定。在一次靈修默想中,我看見了上帝為我安排一條道路,耶穌一直走在前方等我。衪沒有強逼我跟著衪,只是容讓我有空間選擇前進與否。我又再次感受到衪的愛,就是默默地等待我去跟從衪。我向上帝尋找一個確切的憑據,讓我的心堅定。最後我找到了,於是決定洗禮。
在我處於傷心的期間,看見了一首詩歌的歌詞,很觸動我:「當我不明白的時候,我選擇相信,相信上帝依然愛我,
那怕是長夜沒有盡頭,祂會陪我度過。
當我完全不知所措,我還是相信,相信上帝依然愛我,
祂的愛是我堅強的理由,給我勇氣面對明天。
每一步,勇敢的走,每一天,好好的過,因為上帝愛我,祂會陪著我走。
在冰冷的夜空,還有星星告訴我,祂就在這裡,看顧著我。
走出了憂鬱,陰暗的角落,在祂的愛裡,我用信心等候!」
洗禮,並不只是得到了天國的入場卷,更是與上帝關係的開始,不斷地學習如何與衪同行,相信在每個黑夜中,衪總眷顧我,陪著我走。

 

劉秀群 (4月)

我自小在農村長大,生活清貧,學識不多,父母自幼雙亡,因此年紀輕輕便盲婚啞嫁,幾經波折來到香港定居,生兒育女,勞碌工作養家,因中國傳統的風俗習慣,家中會安放不同的神祇及觀音像供奉,以求家中平安及心靈的慰藉,可是日子仍是充滿恐懼與不安。

然而上帝的愛一直沒有離開我和家庭。隨著女兒的長大,他們有機會接觸教會,亦帶領我參與教會的活動,加上誼妹的女兒,她們是九龍堂的教友,不時邀請我參與教會的崇拜和活動,我開始接觸基督教信仰,但礙於守舊的思想,一直未有決心信主。

不過上帝很是奇妙,生命在祂的恩典帶領中。退休後的生活悠閒,我早上喜歡上茶樓和到公園、球場等地方閒坐,有一天,在葵芳球場遇到一對惠荃堂的教友夫婦走前來與我傾談,邀請我參與他們的長者聚會,我便開始了穩定的教會團契生活,更深認識上帝的話語,也接觸不同熱心的基督徒,生活比以前更充實,後來我也開始跟著女兒和孫女們參與信望堂的崇拜。

信主後,人變得開朗和平安,因為主教導我要常常喜樂,不住禱告,我學會將所有憂慮都交給主。記得半年前,我的眼睛要進行手術,就是因為相信主會保守,令我心中平安,順利過渡。經歷了上帝的恩典,我很感謝祂,因此我立定決心要跟隨主,接受祂成為我生命的救主。希望洗禮後,能夠每天研讀聖經,認識上帝的話語。

 

汪詠儀 (4月)

要執起支筆去寫—我的見證,對我來說真的有點難度,因為有很多事情想分享,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在時間緊逼下,腦袋又點兒閉塞,我希望這篇分享可以寫得精簡而又不令大家感覺沉悶吧!

自小我便在一個基督教的家庭長大,父母是基督徒,返教會祟拜、上主日學便成了我兒時生活的一部份。像一般小朋友,小時候上主日學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因為有故事聽又可以唱聖詩,更加有得吃喝玩樂,多麼的開心呢!但慢慢地…當我升上了中學,開始反叛貪玩有自己的主見,再加上那時候爸爸長時間在海外工作的關係,我返教會的次數便漸漸地減少,甚至不願意返團契及崇拜。我與主的關係也逐漸地變得疏離了。

感恩…雖然我疏遠了主,但衪的慈愛對我仍然不離不棄。當我離開香港去到澳洲升學的日子,縱使有許多的不習慣、思鄉、甚至學習上的困難,但我所行的每一步,主都好像為我早作安排及預備,在路途中祂給我機會遇到很多基督徒的朋友,令我繼續有接近主的機會。我承認我的反叛、任性、自私……這麼多年來令這位愛我的主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但是,衪不但沒有放棄我、離棄我……相反地我在主的保守下,順利完成我的學業以致投身社會工作,拍拖結婚生小朋友,成長道路中縱然有荊棘,但總算是平坦。

「耶和華是我的巖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上帝、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碉堡。」(詩篇18:2)

不過,平坦的路不會永遠都是平坦的。特別在這幾年裏,主給了我一個又一個的考驗 (無論在工作上、家庭上、或女兒心愉由幼稚園升小學的問題),亦因為這些考驗,把我和主的距離再次地拉近了。感恩…因為父母、弟弟Raymond和心愉的關係,我再次踏足教會,遇上一個令人很舒服的團契,在這裏認識到一班很好的弟兄姊妹。多謝他們給予我支持和鼓勵,使我有重返教會的動力,參加團契鼓勵我凡事向主禱告,將一切交托給這位全能的父。雖然與他們相處的日子很短,但在這段艱難的日子裏,是他們教曉我將凡事去交托,相信主必引領我看顧我。

「你必點亮我的燈;耶和華我的上帝必照明我的黑暗。」(詩篇18:28)

從小時候接觸的播道會、浸信會…到敬拜會,直到今天的循道衞理會,我相信這就是我和基督教的緣份。那種微妙的關係,主在我身上所行的神蹟,叫我不得不去相信上帝的奧妙。活了這麼多年,曾決志信主多次,離棄多次,但今天…我終於可以肯定的、認認真真地向大家說“我決心要成為一個基督徒了!”

「所以,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17)

 

黃婉珊 (4月堅信禮)

我生於一個基督教家庭,就讀於基督教的學校,自幼便隨父母到教會上兒童主日學。在成長過程當中,不乏聽福音、學習聖經的機會。曾經離開了教會數年,然後又斷斷續續參與教會活動。我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感受不到自己的生命如何跟祂連結。

直到去年初,碰到一個大難關,一如既往轉向身邊朋友傾訴、尋求意見,卻怎也得不著安慰。一天,走到戲院看電影「最美麗的安排」,當中有句對白令我印象深刻:“要留意周遭隨之而來的,最美麗的安排”。我開始思考神在我生命裡面的安排是什麼?對於各種蒙答允的祈求,究竟是神的幫助,還是純粹機遇巧合?對於各種歷練,究竟是神刻意的安排,還是坊間所說的“因果報應”?又何謂“最美麗的安排”?別人信佛供佛,會拜神也會還神,他們同樣會為自己祈求,同樣會有得著答允的時候。但可以如何分辨出這就是基督的工作?常聽傳道的人說:上帝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祂是大能而滿有能力的神,祂是獨一的神。但神的「獨特、大能」之處在哪?會如何向信祂的人顯明?

偶爾讀到一篇靈修文章,內容大致如下:「我的孩子,你有沒有想到過:凡與你有關的事,也與我有關。所以,我特別喜歡訓練你。當試煉攻擊你的時候,你的軟弱需要我的剛強,你的平安在乎讓我替你爭戰。你是不是正在艱難的環境中,四周的人都不暸解你,都不遂你的心意,都看不起你?『這事出於我』。我是管理環境的神。你所處的境遇並非偶然的,都有我的美意在其中的。」於是,我對神說:「我信這事出於你,請讓我經歷你的美意。身邊不乏會取巧、會用手段去成就自己計劃的人,但這些行動都不是你所喜悅的。請讓我學懂順服,也讓我明白你的旨意。」

去年年中,毅然轉換工作。面前有兩個選擇:1.是份固定工作,有更高的職位銜頭,而且有較大發揮空間;2.是份外判合約工作,銜頭比前者低,著重遵守制度流程。前者才是我所渴望的,但我選擇了後者。雖然當中充滿許多不穩定因素與疑惑,但我深信這就是神為我安排的。感謝主!慢慢地發現,這份原本不太渴求的工作,竟然滿載著驚喜——有一群基督徒同事、有一群同樣喜歡運動的同事、有和諧而公平的工作環境、會鼓勵員工學習、分享經驗和參與義工服務、願意栽培員工等等。至於工作範疇,亦正好在磨練我從前不足之處。在這裡,可以舒適地做回自己,改善並增值自己。不必過於保留,也不用浪費精力去處理人事關係。這些都是出乎意料的。種種因素的集結,相信不會是單純機遇上的巧合,這就是神的恩典。也應驗了那句說話:「人生也許常常不能照自己想的發展,但或許在不經意時候,生命自有它美麗的安排。」我首次確確實實的感受到神在我生命中巧妙的作工。

從前,我未曾注意到神的應許和祝福。雖在年少的時候已接觸到祂,但未能經歷到神與人的連結。眼看身邊團友們一個一個接受洗禮,然而自己雖早已在父母的帶引下於觀塘堂接受了兒童洗禮,但卻一直未有感動去行堅信禮、未有抓緊這福份,實在慚愧。經過二十多年的尋求、對信仰的觀察、思考和經歷,我渴望在往後的生命中,繼續充滿神的引領和恩典。Amen!

 

其實為何我會選擇去這個短宣而不去工作呢,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爲知道教會有一班導師眼見我們那一屆的人慢慢好少返教會,會有失落的時候,自己能夠去到就去,起碼不會少一個。導師由細睇到我大,心裏會有個責任不想令他們失望。其次想自己見識多些,過些有意義的日子。

Read more ...

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 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這是萬 軍之耶和華說的。」(瑪拉基書 3:10)這段經文常常也會看到,鼓勵信徒做十一奉 獻的功課,我從來也没有留意,也没有把它放在心上。

Read more ...